合成生物學被譽為未來改變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,被廣泛應用于醫療健康、農業、化學品、能源、消費品、食品和飲料等重點領域。據全球管理咨詢公司McKinsey發布的報告《The Bio Revolution》,原則上全球60%的產品可以采用生物法進行生產,到2030-2040年合成生物學每年可以產生約2-4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影響。
然而,面對外界對合成生物學的高期待,業內則普遍認為合成生物學商業化發展路途上存在一個“死亡之谷”的說法:實驗室階段取得的科研成果,因缺乏產業化經驗,無法跨越小試、中試到量產所面臨的種種問題,導致無法形成可商業化的產品。
From Lab to Fab的種種挑戰
1、選品
選品是產品型合成生物學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。需要依據原料、市場、技術這三點去衡量和選擇,做對了“選品”這個選擇題,其他工作才算是“做正確的事”,才有意義。
2、關鍵技術與放大
上游適應大規模發酵生產的技術,下游適應大規模生產的分離純化技術。
3、產品化機制的頂層設計
建立起從實驗室科研成果到工廠標準化生產貫穿融合的產品化機制,涉及到從工藝路線的選擇,到產品可行性研究、市場分析、概念設計等相關環節。
4、工業化行業Know-How
合成生物學產業化需要很多的know-how,這些know-how大部分在工業界,包括工程咨詢與設計、廠房設施選型與建設、調試與試生產,自動化與信息化、環保與節能減排等等。
5、4×4人才矩陣
從技術背景看,至少需要生、化、環、材 4 種專業的人才;從專業背景看,在研發、工藝、工程、生產每個關鍵節點,也都要用到至少這 4 個專業的人,因此管理上面對的是至少‘4x4’的復雜矩陣。
因此,合成生物學產業化需要從工藝開發、中試放大、工藝模擬和優化、工藝包編制、工程咨詢與設計、自動化與信息化、節能與環保、智能裝備到工程施工及運維等項目建設全過程綜合考慮,方能實現From Lab to Fab的信仰之躍。
“時”力鑄就專業
作為 T-EPC 模式的首創者和踐行者,天俱時致力于提供合成生物學產業化全流程服務,以工藝技術與設計為核心,以系統集成優化為特色,以一次性試生產成功為目標,幫助客戶應對創新技術產業化的復雜挑戰,已成功應用于藍晶微生物、凱賽生物、科倫集團·川寧生物、星湖科技、錦波生物、齊魯制藥等合成生物領軍企業。
“俱”力深耕合成未來
4月21日-22日,SBC2023合成生物學產業嘉年華即將在江蘇南京·南京朗昇希爾頓酒店舉辦,天俱時集團攜手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、山東大學教授湯亞杰、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(上海)主任莊英萍、北京軟物質科學與工程高精尖中心主任袁其朋、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郭美錦等50余名資深人士,1300余名各界嘉賓將匯聚一堂,共啟合成生物未來,誠邀您的到來。
?
Wang Yuheng
天俱時集團合成生物產業化中心總工程師
分享課題:《從合成生物學到大規模生物制造:行業發展瓶頸和突破展望》
分享時間:4月21日(周五)14:30-15:00
?
?
?
?
?
?
?
?
?
?
“天”朗氣清 金陵盛會
點擊圖片查看詳細會議信息↑
掃碼報名(限時免費)▽
免費參會,需要審核(人數限制,先注冊先得)
本次報名為預登記報名,組委會審核通過后,您將收到郵件通知!